引爆学习力方法
学习上的三种不好方法
- 不要顺序去学习
首先有个知识整体概念,否则一头扎进去学习,会导致没有计划学习,很容易中途放弃。
比如我们去学习一门技术,如果按照官方技术文档开始,从上到下一章一章看,看到最后我们就容易迷失自己,看着前面忘记后边。
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是,把整个目录先看下,或者是从网上找一些总结的学习路线,有计划的按步骤的学习。
- 案例式学习
遇到问题网上搜索,并且针对问题进行解决。
优点: 目的性强,见效快,成就感强。
缺点: 不成体系,容易遗忘,范围狭小。
案例式学习,没办法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。案例是有限的,但是问题可能是无限的。知识点之间缺乏关联。
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同样的问题反复解决,反复忘记解决办法(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)。 不能举一反三的根本原因是知识没有吃透。
最重要的是有很大欺骗感,会让人感觉很厉害其实很渣。 (工作中有些人侃侃而谈,却经不起深问)
- 期末冲刺
高密度的学习,平时花费时间很少。
缺点:容易遗忘,很难学透,效率低。
优点:平常一些没有吃透的概念可以临时抱佛脚冲刺一下。对文科内容较好,对于理科效果不明显。
学习的整体框架
- 生理。 身体状态和学习力息息相关,多锻炼身体。(好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更高效)
- 心理。(调整好自己状态,是真正想学习的,不是被动学习的)。避免出现下面的一些问题:
- 道德许可(付出 7 天锻炼不吃高脂肪,之前我都付出了这么多了,我是不是可以奖励自己一下吃个蛋糕呢? 这种就是危险,不利于自己坚持锻炼身体。不可站在道德高点自己欺骗自己)。我们总是把进步当做放松的借口。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步,会刺激人们做出妨碍完成目标的行为。我们需要清晰的辨别出是不是自己在欺骗自己。
- 正向激励(适当的时候奖励自己一下,正面的激励)。
- 方法论。
关于学习过程
学习的八个基本过程:方向,资料,筛选,认知,消化,固化,模式,拓展。
建立认知
一般的到认知(第四部)就完成了,其实后边的才是更重要的。
-
方向 :
这个和当前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关系,和最近的相关的需要相关。 -
资料 :
大部分人都是找到什么看什么,或者是身边的人推荐什么就看什么。
问题是:结构不系统,覆盖不全面,内容有重叠。资料也是很重要的,好的学习资料就是我们自学过程的老师,如果错误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,后期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,就算重新学习矫正也很麻烦。 -
认知:
思考:为啥总是出现看懂了,听懂了但是不会做,做不好? 其实看懂,和听到 仅仅是认知获取。缺少的是隐知识的问题。
认知获取的概念:只要一些概念、过程、信息、现象、方法,知道他们大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,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。认知获取仅仅是学习的开始,而不是结束。
明知识: 最核心重要的,白纸黑字写明的。例如:数学上的公式。上课获取的主要是明知识。
隐知识: 未写明,但又是体系中的。作业上的是其实主要是隐知识。
隐知识学习方法
- 请教前辈达人(这就是老师的核心作用,将出来隐知识,找教练),
- 百科全书 (例如:软件开发语言中的官方给的例子,往往是罗列式的,但是这个也是很关键的工具书,但是这个工具书很重要的,他包含了所有的隐知识,如果想成为高端开发工程师,这个书是必须要啃的,它会补全你的隐知识)。
- 多次实际操作。多掉坑,多解决问题,是学习隐知识的关键,并且让你印象更加深刻。主要是解决问题中的过程
工作中看的技术文档都是明知识,写代码都是暗知识。 如果想要真正学会必须是多写,也就是增加暗知识的量。
形成工作记忆重要性
工作记忆:
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,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。
工作记忆指的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,用来暂时保持和存储信息,是知觉、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口,因此是思维过程的一个基础支撑结构。
特点:
- 不容易记忆
- 灵活应用
- 效率很高(像老司机开车时一样的)
高效的方法是将 知识从 初期的简单认知 到 工作记忆 过程这种。(碎片的学习,仅仅可以用于认知过程,不能真正的让人学会某个东西。如果只是利用碎片学习,你不可能成为高手的)
认知固化:将掌握的新知识、信息知识、从非工作记忆区 向 工作记忆区推动的过程。
例如: 开车忘记转向灯,就是没有形成固化。
如何固化
- 反复大量的练习。(不断重复练习,例如高中的题海战术,这是主要从认知 到 固化的 主要手段)。
- 背诵记忆。(例如:背诵词典,背的多了,他自己就出来,并非是仔细想到的)。
- 持续学习关联知识。(将知识学习串起来,和知识相关联的东西串起来,这个就很重要了)
模式建立 和 模式拓展
根据已经构建的知识,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。 用老知识解决新的问题。这也是一种技巧。 (一般上聪明的同学都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强)
三步式快速学习法
顺序式学习法:
缺点:
- 枯燥、难懂(前面的基本都是基本的概念,这些概念让人觉得很无聊,很难继续下去)
- 不解、迷茫(学基础概念让你很不解迷茫,因为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你是带着问题来学习,从概念让你直接蒙圈,跟目的偏差很大,让你更加不解和茫然。新手扎入概念中对你是很不利的)
- 没有正向激励(开始的概念不可能让你很有成就感, 方法是:时刻了解学习进度,能够靠学习解决问题。 如果学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距离高手还有多远这个就很难坚持了)
三步式快速学习步骤,解决顺序带来的问题。
1. 快速建立领域整体知识。
盲人摸象的例子告诉我们了解整体对知识认知很重要的,对了解细节起到指导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。
建立整体认知的方法:
- 找到规范教材(找到权威的教材),
- 阅读目录,绘图(将阅读目录绘制为思维导图)
- 速读(将整本书快速,快速的不求完全理解的将书看一遍,一定要每一页都是看了,可以是囫囵吞枣)
- 再次阅读目录及图,(回忆全书大概讲了什么东西,在看一遍目录以及思维导图)
- 默认绘图 (自己回忆思考,绘制思维导图)
- 修改优化 (比对自己画的 和 按照目录画的区别)
达到效果:
- 了解全貌,知识结构。
- 了解结构,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。
- 感性认识(把抽象的理论和实际的案例建立关联就是感性的认识) 目录是个好东西: 目录是精华,目录有结构,速读做关联,再读做对比,再画能避免遗忘。
第一步式解决了 1.枯燥难懂,2.解决迷茫,3.正向激励 。
没有解决的问题:认识模糊不透彻,快速遗忘。
2. 解决问题为导向,感性了解知识点,初步构建知识点网络。
带着问题去找解决的办法,可是教材最后给的案例,直接上手做,遇到不会的往回看(其实就是 案例式学习 法)方法如下:
- 搜索整理案例
- 尝试解决问题
- 复习模糊知识点
- 最终解决问题
- 写下解决问题的所有知识点。
好处:
- 抽象变感性,
- 构建出小型网络
- 得到正向激励
- 掌握程度加深
- 帮助实际工作。
开始可能难,遇到问题就回去学习,然后不断的回去学习,案例越多知识就越多。
但是这个步骤还是有缺点的:只是在非工作区,没有固化认知,没有建立模式。
3.刻意练习,补充隐知识。
- 回归原本,采用顺序学习法,每一页都进行认真细读。
- 刻意练习,对学习的东西反复练习。
- 补充学习,搜索课本之外的知识,搜索相关的知识。
再回去学习看书就会有更不一样的体会,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刻意练习
这里的刻意其实是带目的性的。什么是刻意学习?原理是什么?怎么做?
重复做的学习方式很低效,学习时间长不代表你很牛逼。
稳态原理: 人类超强的适应能力。例如:手上的茧子,壮大的肱二头肌,变瘦的长跑选手。 原因是:人体总倾向于呆在稳态,外部变化,自己跟着变。 大脑也是同样的能力(例如伦敦的的出租车司机,厉害的音乐大师)。
心理表征: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、某个观点、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,或具体或抽象
心理表征的质量和数量是牛人和普通人最大区别。
刻意练习量大要求:
- 不断打破稳态
- 构建和改进心理表征。 将大的目标拆散为小目标,不断的进行练习。
刻意练习六步法:
- 找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
- 突破舒适区,不断挑战自己。 每次都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
- 不断拆分任务,化难为简
- 良好的目标感
- 包括反馈。必须要包含反馈
- 产生和改进心理表征(大量练习)
指导老师的重要性:
- 拆分目标,化难为易
- 制定计划,科学有效
- 提供反馈,调整改进(这个很重要,因为任何练习都需要反馈,没有改进不能进步的)
克服三个错误的认识:
- 基因决定论(天生的)
- 时间积累论(时间越久也牛逼,这个不对)
- 努力之上论(只要努力就行了)
务必要走出舒适区:
- 适当超出能力
- 步子不要迈的太大
尽量找到好的导师:
- 好的指导老师
- 好的指导教材
- 好的指导课程
次数和质量并重:
- 时间短
- 次数多(不能为了次数而次数)
- 有质量
- 能改进(要有改进比原来更好一点)
一定要有反馈机制:
- 找不足
- 查原因
- 想办法
- 必改正
学习资料的搜索、筛选和管理
- 资料的分类:视音频,图文,书籍。
- 获取方式:推介,搜索,广告。
- 教材的分类:基础类,应用类,查阅类
- 资料的特点: 体系化知识,主要是以 书籍形式体现。 应用类内容,主要是以 文章 形式体现。 最前沿成果,主要是以论文形式体现。
普通人的需求:
- 如何找到大量需要的数据、文章、视频(搜索引擎好使,可以找到相应的专业网站,如豆瓣,书籍网)
- 如何判断教材的质量
- 如何管理好大量的资料
我们需要什么:
- 基础类教材:1-2 本。应用类教材:覆盖越全面越好。查阅类教材:1 本足够好的差不多了。
- 好的质量的书获得方法:1.老鸟推荐 2.KOL 推荐 3.高质量书单 4.文档网站 5.定向搜索
- 判断高质量书的方法:1.公开评价 2.看出版社 3.看作者口碑 4.看编还是著(著比编的要好,著是自己写的,编是整合其他人的) 5.看再版数和印刷数量。6、问老鸟大咖【豆瓣网评价】
- 快速阅读整理文章: 文章阅读的 2 种形式:1.随机性阅读 2.目的性阅读。 整理笔记需要记的部分可以使用印象笔记
- 如何获得高质量文章:1.微信上的优质公众号(传送门,阅读某个微信公众号。热门的微信:从微信搜狗的热点) 2.打造自己的网络文件夹 (浏览器的收藏夹)3.使用 RSS 订阅作者的文章
- 如何管理学习资料: 1.实体资料电子化(笔记使用电子的,纸质的可以用扫描仪,电子化方便) 好处是:方便搜索,方便携带。主要是搜索的好处 2.电子资料分类标签化,方便搜索,有些知识是用的时候才进行搜索的。
构建和管理知识体系
学习的矛盾之处:1.精力有限 2.大脑容量有限 3.知识是无限的
大脑的容量有限,我们需要一些外部的工具配合补充。如何分工呢?
人类大脑:分析、处理、工作记忆、心理表征。
外部大脑:分类存储、高效调用。 存储的容量大,搜索速度比我们快。
借助的软件有,印象笔记,onenote,有道云笔记。要则:体系相同的放一起,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。文件夹嵌套不要超过 2 层
抽象思维锻炼:(基础部分)
例如:英文单词的词根和词缀分解。 抽象:从具体特例到公共规律的过程。是多种具体物的概念。抽象思维决定学习力高低。
抽象思维学习过程:1.观察大量具体事物 2.发现共同规律 3.加以演绎变化 4.找到提高效率、提升效果的方法
为啥有人题海战术有人有效,有人无效呢? 有效的取决于抽象归纳的过程,抽象归纳演绎是题海战术的关键,也是归纳演绎。 归纳演绎跟天生和家庭教育有关。
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:
第一种方法:两步骤锻炼总结归纳能力:1.提炼句子中的关键词 2.短句提炼段落,文章中心思想
第二种方法:抽象归类训练:1.分析具体事务 2.提炼上一层分类。
第三种方法:抽象归类的拓展: 反面思考(具体的事情如果不做是什么样的) 和 并列思考(上层并列的分类是什么)。不断的进行扩展体系。
第三种方法:要素结构训练:1.将问题不断拆解,打碎。2.完整不遗漏 3.独立不重复。 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进行拆分。
共同规律发现训练过程:
- 找到大量类似问题(素材部分)
- 抽象归类+要素结构(锻炼部分)
- 发现共同规律(提升部分)
举例:找相同的例题大量的集合。然后不断的练习,对问题的题目不断的学习。
身体、环境和学习
行百里者半九十 (坚持很重要)
下面总结了一些学方式对结果的影响,主要包括:
时间长短对学习的影响?
专注度对学习的影响?
规律性学习的对学习影响?
具体方式对学习的影响:碎片的化的学习都是皮毛,作者极力不推荐时间用于深入阶段。
身体、环境、仪式对学习的影响?
碎片化学习 VS 体系化学习:
学习的基本过程:方向确定,资料获取筛选,认知获取消化,认知固化,模式建立,模式拓展。
碎片化学习:每次的持续时间短,不能进入到认知消化学习。看似起来在不断积累时间,其实没有认知固化,模式建立,和模式拓展。结果就是 仅仅获得一部分的知识和概念不深入。 碎片化是不可能取代体系化学习。
体系化要素的过程:时间足够长(单次学习的持续时间足够长,一般是 2 个小时,才能进入高度专注过程)过程要完整,资料有体系,学习有规律。
碎片化学习能干啥?
- 资料的获取和筛选
- 快速建立整体认知
- 快速获取基本知识
啥叫规律化学习?
时间点规律,时间长度规律,时间不可分割。
规律学习的好处:身体不疲惫(人保持高度专注的时间为 40 分钟左右,需要有时间回复【番茄工作法】) 培养习惯(学习其实是个输入的过程,是个痛苦的事情,需要消耗意志力的,把学习培养成习惯,形成习惯后需要消耗的意志力就会减少。)
形成生物钟:每天在固定时间段学习,这样身体会成生物钟,能更加快的进入状态。随机的学习是不可以的。
学习的仪式感:
为啥宗教特别注重仪式? 仪式能够形成促进快速的进入的状态。例如打开台灯,洗个手,或者是收拾下桌面,开始时间累积表打勾。告诉自己学习开始了。
人的功利性:对激励敏感,对长期激励不敏感,对短期激励敏感。 例如累积 200 个小时去腐败一次,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。
环境:1.空气流通(人多的教室容易困,保证空气流通) 2.采光充足(一个好的台灯) 3.噪音控制(3M 的耳塞)
知识领域的类别
单一类知识,综合性知识。 学习主线 和 学习辅线。
知识的划分:记忆类的知识,操作类知识,逻辑类知识。
具体的学习过程如下:
- 建立整体的认知:快速基础教材,寻找辅助学科,判断知识分类。
- 知识划分:记忆类的(哪些是需要记下来的),操作类的(需要实践类的),逻辑类的(归纳类的)。
不同的学习的类型是不同的学习方法。
记忆类内容学习方法:一次性记透不如多次重复,归纳总结,纳入情景。
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想全部记住,要通过一遍一遍的刷次啊是更好的方法,多次重复。
归纳类:词根词典类的有归纳类的数据。 纳入情景:有单词有情景能记录的更牢。
操作类内容:能做还要做的更好。就是刻意练习(拆解,重复训练,纠错)。
逻辑类内容:归纳,演绎,数量足够多,覆盖足够多。基础理论知识点要背牢吃透。
费曼学习法
介绍下我工作学习中常用的费曼学习法:
第一步: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, 然后拿出一张白纸, 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边。 [写出来一次会比在内心想多次要好很多很多]
第二步: 设想一种场景,你正要向别人传授这个概念。 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, 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.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, 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, 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。[设想在给别人上课,一种自我纠错方法]
第三步: 如果你感觉卡壳了, 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: 无论何时你感觉卡壳了, 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重新学习让你感到卡壳的那部分, 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, 顺畅到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。[反复不断纠错,保确保对知识不断加深]
第四步: 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,简化语言表达: 最终的目的, 是用你自己的语言, 而不是学习资料中的语言来解释概念. 如果你的解释很冗长或者令人迷惑, 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没有你自己想象得那么顺畅 – 你要努力简化语言表达, 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,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。[把所学知识讲的通俗易懂,说明已经真正的理解了,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