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岁嗤之以鼻,30岁幡然醒悟,后悔没早点明白这些人生真相~

文章简介

文章来源 20岁嗤之以鼻,30岁幡然醒悟,后悔没早点明白这些人生真相~

有哪些是你20岁不以为意,30岁才幡然醒悟的人生哲理。

拿我自己说,20岁年少轻狂,听不进去任何人给我讲道理,我就觉得自己能干翻整个世界,干不翻世界也能干出一番事业...现在30多岁,我只想回到过去干翻20岁的我,让那个傻叉少一点心气儿,多一点干劲儿。

前几天看了余华的首部自传体小说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,我真希望自己在20岁就看到这短短的4543个字,那样的话替我挨社会毒打的就是余华了,而我也能在远行之前学到他真实又颠覆的人生经验。今天咱们就结合这本书以及我个人失败的成长经历,聊聊那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事情。

第一件事:一无所有,就是你最大的资本

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,20岁的时候不敢大胆尝试,而一旦错过那个特定的时间和环境,就再也没有勇气和欲望去尝试了。

那时候我没有工作没有结婚,没有那么多责任和负担,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,所以我不明白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怂。不敢去追喜欢的女孩,不敢去旅行见见世面,不敢去创业锻炼自己,现在再让我重拾这些想法,我就不得不先考虑工作、家庭、房贷车贷这些了。

我觉得真正遗憾的不是经历过多少失败,而是在最能经得起失败的时候,却因为害怕失败而没有迈出那一步。所以在你除了年轻一无所有的时候,一定要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,你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,你要认为这就是你最大的资本,因为即便失败了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,而一旦成功你就完成了一个用低成本撬动高回报的壮举,这或许能成为现在的你最骄傲的履历。

况且,运气这种事并不是完全随机的,美国脑神经科学家奥斯汀把运气分为四类,其中一种叫做Luck from Motion,做出来的运气,你只要做就能提高好运降临的概率。就像《飞驰人生》里的一句话,我努力过无数次,但我明白,机会只存在于其中的一两次!

当然,你还可以培养一种心态,就是你做一件事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功,而是为了体验。这样一来,你就不会担心失败,也不会给自己太多压力,没有了内耗你的想法就会直观地体现到行动上,更重要的是不管结果如何,对你来说都是一种收获。

第二件事:看清社会真相,只能用成人视角

我表弟18岁那年,一个人坐火车去南方打工,他当时一共带了1000块钱,没想到他竟然借给一个在火车上刚认识的人500块钱,结果不出意外,下了火车他就联系不上那个人了。我姨知道后差点气哭,说没见过像他这么傻的孩子。

但我知道,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,其实都保留着未成年时的单纯、善良和真诚,也正是这些特质塑造了他们心中理想的世界观,不过这个世界观会在成长过程中,被现实一点点推翻。

就像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中少年的经历,我学着大人模样给一个司机递烟,以为他接了我的烟我们就达成了君子协议,但当我要搭便车时他让我滚开;我看到一群人抢司机车上的苹果,虽然与我无关但我还是上前阻止,于是我被一拳打歪了鼻子;我愤怒地看着这些人的恶行,但我更愤怒的是刚刚我还试图帮助的司机,竟然偷走了我的背包。

看书之前我以为余华会像一位老师一样,教我们成人世界的处世原则,没想到他先替社会打了我们一巴掌,再把最残酷的真相呈现出来。我突然明白,企图让别人教还是一种幼稚的思维方式,社会上哪有什么老师,能让成年人成长的就是一次次挨打,再一次次站起来。

但这并不是说,成人思维就应该跟那些人一样,善变、残忍、奸诈。而是在看清了社会真相之后,依然有自己衡量是非对错的标准。真正的成长是在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,也不断探索内在自我,疗愈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引起的焦虑和内耗,用内心世界去对抗现实世界的不合理性。就像最后,遍体鳞伤的我钻进了遍体鳞伤的汽车,瞬间感觉心窝还是暖和的,原来自己一直寻找的,就在自己身边。

第三件事:别太看重钱,但存钱越早越好

刚毕业那会,可能是缺钱缺怕了,我就想快点挣钱、多挣点钱。所以找工作的时候,我不在乎公司实力是否强大,工作内容是否对口,个人能力能否得到提升,我就看哪个公司给的待遇更高。结果,为了多出来的200块钱,我在一个公司耗了一年半之后,它倒闭了。

后来想想,看重钱没有问题,但不能只看明面的薪水,也要看隐形的收益。工作本质上是我出时间老板出钱,价值交换各取所需,但工作并不是只能带来薪水这个单一价值。时间完全可以贩卖两次,第一次卖给自己换来能力和经验的增长,其次才卖给老板换来薪水。而积累的能力和经验又能作为资本,换来更多的薪水。所以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投资自己的未来,而不是多出来的一两百块钱,更不是老板满嘴跑火车的大饼。

虽然不能太看重钱,但存钱一定是越早越好。刚拿到第一笔薪水,我就感觉终于花钱自由了,因为之前都是跟父母要钱,拿人手短,自己挣钱花钱的性质和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。于是,毕业三年我一分钱也没存下来,反倒是信用卡存了不少。财务上的空缺又让我不得不看重钱,只能继续找多几百块钱的工作,陷入挣钱花钱再挣钱的陷阱中。我发现自己完全是被钱绑架了,从老板手里到商家手里,我只是金钱的搬运工。我这种动不动就梭哈甚至提前透支的习惯,根本谈不上消费体验,而是牺牲体验来完成消费。

有一次去医院看牙都得问朋友借1000块钱,我才意识到如果遇到风险,我完全没有抵抗能力,只能等死。从那以后我就换了个角度来思考,那些没有花掉的钱并不是没有意义的,它给我们的是时间上的自由、生活上的掌控,还有跟世界博弈的资本。所以趁着年轻,延迟满足、提早存钱、积累财富。相信我,30岁的你一定会感谢20岁的自己。

第四件事:时间和身体比任何东西都重要

上班之后你会发现,自己能支配的时间真的太少了,早上六七点出门,晚上八九点还没到家,运气好的话再加个班熬个夜,为了几千块薪水,就差把命给老板了。所以我就在想,如果能回到大学那会,我一定不会睡觉睡到中午,一定不会打游戏打到深夜,因为时间太重要了。

小伙伴们应该看过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内容,但是不是感觉没什么用,因为你只是想被动地约束自己,对待时间的态度并没有改变。只有你开始重视时间,才会想要高效利用时间。之前咱们提到一个概念:时间颗粒度,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,就像是把时间切成一块一块的,有人切得大,有人切得小,它能看出一个人对时间的重视程度。

比如我按两小时切一块,那刷一个小时手机也不会觉得有问题,但有些大神真的是按分钟来切,刷手机打游戏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侈。所以我建议大家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,它就像一把尺子衡量你对时间的利用率和做事的效率,这样一来,不用做时间管理,你也能高效地管理时间。

要说有什么东西比时间还重要,那一定是身体。我20多岁那会老板经常说,年轻人身体就是好,我以为他在夸我,事实上他只是想让我多加会班。后来为了不辜负老板的器重(欺骗),我赔上了稀疏的头顶、圆润的肚腩、紊乱的肠胃和突出的腰椎键盘。不过真正让我清醒过来的,是有次得知ICU一天的费用在5000块左右,当时我就震惊了,我一个月挣来的钱只够救我一天的命,那我还拼什么命。

所以,不要熬夜,不要久坐,不要吃垃圾食品,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,因为这些行为都会实实在在地反馈到你的身体上。你用身体换来的那点钱真的不足以再用它拯救自己的身体

第五件事:做自己,别太在意别人怎么看

以前我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我,所以我尽力把自己打造成友善可爱、人畜无害的老好人。对任何人几乎是有求必应,来者不拒。我也知道这样活得很累,但我以为别人会因为我的好而同样对我好, 有次经历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天真地想法。

大学毕业后我在上海工作,有个高中同学也来这边找工作,虽然关系不是很熟,但我想着多个伴也挺好,就让他先住我这。当时我也是租房子,因为他一直没稳定下来,所以他要给我房租我一直不肯要。两个月后他回老家考公,就没再跟我联系。有次我回去想找他玩,就给他发微信,没想到的是,对方开启了好友验证。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自己哪里做的不对,唯一的解释就是,我们依然只是关系不熟的同学。

从那以后我就悟了,我没办法跟所有人成为朋友,也没必要跟所有人成为朋友。聊得来的不用跪舔,聊不来的跪舔也没用,就是说别人对你怎么样不是由你对别人怎么样来决定的。你之所以委屈自己,就是因为你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,但事实上,他们不喜欢你,你再怎么努力他们还是不喜欢你,另外,他们不喜欢你并不代表你不好,只是不符合他们的心理投射而已。但话说回来,他们对你的预期人设跟你没关系,你真实的自我价值跟他们也没关系。

所以,不要思维反刍,不要纠结内耗,你不用在意别人开不开心,也不用得到别人的认可,你自己开心,认可自己就可以了。

现在想想,如果真回到20岁,可能我还是听不进去别人给我讲道理,成长不是在没有经历之前规避了多少错误,而是在被社会打得遍体鳞伤之后怎么站起来继续前行。

我非常喜欢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中的一个设定,年少的我遇到很多路人,但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,他们都告诉我,“你走过去看吧。”成长这件事,其实没有多少人能给我们建议,他们让我们自己走过去就是最好的建议。

关于我
loading